close
中國時報【楊騰凱╱台北報導】
台灣大學及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合力突破有機發光二極體(OLED)理論限制,將紅外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元件效率,較世界紀錄推進了10倍,領先國際,可謂「台灣之光」,且造價成本比一般發光二極體(LED)便宜3成左右,未來可望發展成汽車防撞感應器及用於癌症治療上。
台大化學系教授周必泰表示,有機金屬或有機分子材料受限於「放光能隙差定律」,近紅外放光都非常微弱,但他與清大化學系季昀教授與材料系林皓武教授合組的研究團隊,成功突破理論限制,設計合成的鉑金靜電機推薦屬錯化合物,其分子排列可使放光波長延到近紅外光區,效率比世界紀錄還推近了10倍。
周必泰指出,這項技術將帶給國內產業全新的契機,最值得發展的就是車輛防撞感應器近紅外光源。由於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體可以做成平面,可直接貼在汽車保險桿上,加上造價又便宜,有機會取代目前用在車輛感應器上的發光二極體光源,目前已和國內車廠洽談當中。
另近紅外光同時能有效穿透動物肉體組織,可用來活化動物細胞、加速細胞修復,具醫療用途,另也可發展光動力學療法,利用近紅外光照射,激發置於皮膚下的光敏藥物,藉此殺死癌症腫瘤細胞。
周必泰表示,傳統型的近紅外光靜電機廚房油煙處理源效率不佳,使得醫療技術的發展收到嚴重限制,這次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效率突破,將讓這些限制徹底消失。相關研究成果已於11月28日在國際期刊《自然光電》(Nature Photonics)進行線上發表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